1、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包括六大素养:文化基础、自主发展、社会参与、健康生活、责任担当、实践创新。具体来说,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包括以下内容:学习能力:学生应该学会自主学习和探究,具有自我评估和自我修正的能力。
2、中小学生六个核心素养 人文底蕴。主要是学生在学习、理解、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、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。具体包括人文积淀、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。科学精神。主要是学生在学习、理解、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、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。
3、中小学生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应当具备的、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。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,而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是对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具体化。其中必备品格主要指正面人格,如公义、慈爱、无私、善良等,而关键能力包括认知能力、合作能力、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。
4、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要素:语言建构与运用,思维发展与提升,审美鉴赏与创造,文化传承与理解。语言建构与运用。这是语文学科独有的,具有本质意义的内容。“课标”要求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,建构语言运用机制,增进语文学养,努力学会正确、熟练、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。思维发展与提升。
学习能力提升促使学习进步,学习进步促进人格健全。孩子只有在成就感面前,才有更大的动力改善和完善自己的人格修养,这也是赏识教育的真谛吧!人格修养进步和学习能力提升两者是并行不悖的,相互促进,相辅相成。
我观看了于丹教授的教育专题讲座《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与学习能力》,感触颇深。
于丹老师首先讲了要有快乐的生命,快乐的学习。而不是为了父母和老师才学习的。她用一句话来讲就是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。”我们要有兴趣的去学习,这样才能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。其次她还讲了不要轻易放弃。
我们要以怎样的姿态怎样的方式走进社会,这需要我们抓住机遇,发现世界,当我们的知识阅历达到一定程度时,我们的人格就会决定我们的成败。态度决定一切,人格决定态度,让我们学会走别样的路,拥有别样的人生。
大人们常说,要想成才得先成人,所以,作为一名中学生,要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合格人才,需要学的很多很多,不只是学习。这是我刚刚观看完《中小学生人格教育》的感触。这是于丹老师为我们的讲座,在这次的讲座中分成的四个主题分别是:父母应怎样认识孩子,如何拟定合理的人生目标。
于丹老师的演讲分为几个主题,分别是:1。父母应怎样认识孩子,如何拟定合理的人生目标。2。孩子不听话,爱发脾气,作为家长应如何正确引导教育。3。怎样教育孩子理解父母、尊敬老师、懂得感恩。4。培育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义。其中我最有感触的是第2个主题。
1、改变学习方式,自主、合作、探究,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长期以来,政治教师往往只重视研究教法,忽视研究学法。尽管学习方法多种多样,但能产生实践效果的最终还是“自主、合作、探究”式的学习方法。
2、批判性思维,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和思维的能力,引导学生思考前提的可能性和基于前提的合理性。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,批判不是否定一切,是对思考一个理论或者思想建构的伦理道德、社会文化、政治经济等的时代背景。
3、合理用脑。所谓合理,一是要交替复习不同性质的课程,如文理交叉,历史与地理交叉,这可使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轮流兴奋与抑制,有利于记忆能力的增强与开发;二是在最佳时间识记,一般应安排在早晨、晚上临睡前,具体根据自己的记忆高峰期来选择。借助高效工具。
4、想象能力;(6):推理能力;(7):阅读能力。二:培养途径:学习基础能力与学习相辅相成的,不可分割。
5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,首先就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,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。
6、首先在政治教学当中,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,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,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条件,也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最佳途径。